<em id="9c4bi"><tr id="9c4bi"><u id="9c4bi"></u></tr></em>
      <tbody id="9c4bi"></tbody>
      <button id="9c4bi"></button>

      <th id="9c4bi"></th>

    1. <tbody id="9c4bi"></tbody>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獻

      廈門大學“四維發力” 積極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2023-12-22 來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簡報〔2023〕第61期

        廈門大學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圍繞思想引領、模式創新、體系建構、師資建設等方面,強化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不斷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努力走好戰略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強化思想引領,奏響青春領航“主旋律”。一是擰緊“總開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充分發揮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生研習社(廈門大學)作用,持續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和應用,始終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引領青年。把學生黨建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探索學生黨支部設置方式改革,不斷將組織力量延伸進學生社區、學生社團和學生組織,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筑牢學生理想信念根基。二是建好“關鍵課”。積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改革,推出“思政對話·百年史光”“思政對話·時代新程”等系列課程,建好建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課程群。深化“專題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以專業課程為重點,全面推進課程建設,不斷完善以思政課程為關鍵課程、以課程思政為關鍵環節的課程育人體系。高質量建設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構建“專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課程思政建設聯合體,持續加強課程思政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三是培育“領頭雁”。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注重發揮學生黨支部書記、學生骨干等“頭雁效應”,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打造“揚才計劃”學生黨支部書記培訓班、“青馬工程”學生骨干培訓班、“石榴籽”少數民族學生骨干培訓班等精品項目,制作“揚才開講了”“囊螢星火青年講師團”等微黨課欄目,引導青年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強化模式創新,打好協同育人“主動仗”。一是完善“專通結合”模式。探索推進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統一模式培養向個性需求培養轉變,按照基礎共通、交叉旁通、融合貫通原則,構建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和多元個性發展平臺。修訂本科生培養方案,進一步突出“寬口徑、厚基礎”的大類平臺課程、“少而精”的核心課程、“本研貫通、交叉多元”的選修課程體系建設。設立美育與通識教育中心,重構知識進階、通用技能、素質拓展三大類通識課程,鼓勵學生跨學科選課,不斷提升多學科思維和跨界創新能力。二是完善“交叉融合”模式。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科學前沿,以任務、目標、問題為導向,聚力“學科—平臺—人才”一體化協同。設立“學科交叉與交叉學科”專項支持計劃,推動博士生招生計劃等資源和政策向學科交叉優勢專項傾斜,鼓勵拔尖創新人才研究真問題、產出好成果。推進轉專業、選課程、選教師“三個放開”,完善大類招生培養、突出專業交叉融合,優化雙學位和國際交流等制度,推動卓越教育計劃等系列改革,著力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完善“貫通培養”模式??茖W設計“強基計劃”學生轉段方案,加強分階段培養跟蹤,打通學生“選拔—培養—成長成才”全鏈條。實施工程碩博士培養專項,探索訂單式培養模式,與相關龍頭企業簽訂培養協議、共建培養基地,實現“培養+輸送”雙驅動。實施“南強優秀博士生培育計劃”,依托一流導師團隊開拓優質生源,選拔和培養具有卓越學術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博士生。面向本科生設立“貴重實驗儀器設備開放創新基金”,引導拔尖學生早進國家級實驗室或平臺參與重大課題和科研創新,營造鼓勵勇攀科技高峰的良好氛圍。

        強化體系建構,暢通成長成才“主干道”。一是建強學科體系。以“入主流、提精度、促交叉、筑高峰”為目標,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的定向培養。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完善項目首席教授制度和中外導師聯合培養機制,積極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等海內外高水平專家學者參與拔尖計劃設計及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以“四新”建設為引領,啟用新工科研發大樓,打造“開放共享、交叉融合、創意創新”的工程實踐創新教學平臺,推動工程訓練與創新實踐協同發展。探索課程組織新模式,加強學科融合,加快培養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二是優化課程體系。構建夯實基礎、面向前沿、強化交叉、注重能力的核心課程體系,推動核心教材、核心師資、核心實踐項目建設。積極開發跨學科、交叉學科課程,打破主修和輔修課程界限,支持學生跨校區、跨學科、跨專業、跨層次選擇相關課程,助力學生強化交叉思維、復合能力。通過建立“走課制+俱樂部制”體育教學模式,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實施“博學明德”勞動課程提升行動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是健全評價體系。堅持定性與定量、紀實與評議、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探索學生全周期成長評價機制,促進人才全面成長。不斷完善“強基計劃”學生專業基本情況、培養目標及要求、人才培養具體舉措、學分與課程設置、科學研究與創新成果、畢業資格審查及學位授予要求等方面內容。出臺博士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認定辦法及實施細則,合理制定與學位授予相關的科研成果要求,堅決破除“唯論文”傾向,營造“不拘一格選人才”的良好環境。

        強化師資建設,鍛造興教強教“主力軍”。一是突出師德為先。持續完善學校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師工作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協同配合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格局,將師德師風建設納入領導班子年度述職考核和校內巡視重要內容、納入全面從嚴治黨清單,不斷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在教師職稱評審、導師遴選、評優評獎、聘期考核等環節,全面落實教師準入查詢制度,嚴格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堅持“雙周政治理論學習”等制度,開好“師德師風大講堂”,結合相關時間節點辦好新教師“第一堂課”、書記院長引薦儀式、老教師榮休儀式等活動,充分激發教師愛國奉獻、愛校榮校、愛崗敬業的內在動力。二是強化教學激勵。深入實施“南強教學名師獎勵計劃”,將高層次人才給本科生上課作為聘任必備要求,把教學成果獲獎、課程建設、教材編寫等教學業績納入考核評價,為在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的教師打通聘用通道,引導廣大教師潛心教學、專心治學。依托相關書院,積極邀請海外知名學者、科學家為拔尖學生開設課程,以“大師引領”強化育人實效。三是創新教學組織。優化教研模式,設立教學課程組,建設虛擬教研室,鼓勵教學組織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研。每年出版教學研究論文專輯,引導教師嚴謹治學、潛心教學。建設教師發展中心,積極構建“研究驅動、競賽撬動、培訓助動、評估推動、咨詢互動、先進經驗帶動”的教師發展保障體系,幫助教師不斷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有力師資支撐。

      (責任編輯:曹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久久国产福利免费_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播放_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4_无码的免费不卡毛片视频

        <em id="9c4bi"><tr id="9c4bi"><u id="9c4bi"></u></tr></em>
        <tbody id="9c4bi"></tbody>
        <button id="9c4bi"></button>

        <th id="9c4bi"></th>

      1. <tbody id="9c4bi"></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