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9c4bi"><tr id="9c4bi"><u id="9c4bi"></u></tr></em>
      <tbody id="9c4bi"></tbody>
      <button id="9c4bi"></button>

      <th id="9c4bi"></th>

    1. <tbody id="9c4bi"></tbody>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讓青少年在尋“根”傳承中鑄“中華之魂”

      團中央提案:大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

      2024-03-08 來源:《中國青年報》收藏

        走在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實驗中學,可以看見杏壇廣場立有“萬世師表”先師孔子像、鐫刻“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學風校風石、上書“弘毅”二字的校訓坊、中華文化名人榭和中華修身文化廊……在這里,隨處可見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與景色相宜的,是每天早自習時間和每周專門開設的傳統文化必修課上,傳來的陣陣經典詩文誦讀聲……

        這是該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生動實踐和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引導青少年厚植文化根基、增強文化自信的源泉。

        今年全國兩會,團中央提交《關于大力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就這一深遠重大又極具現實意義的命題提出一系列意見建議。

        系統育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貫穿始終

        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南京市鼓樓實驗中學專門開設了一門主打儒學文化教育的傳統文化課程。

        在學校,每個班級都會安排學生在早自習時間集體誦讀校本教材上的109篇經典詩文。同時,該校每周專門開設傳統文化必修課,組織學生誦讀鑒賞經典詩文。

        學校還先后編寫了《走近孔子》《孔子教做人》《成語中的諸子智慧》《論語中的成語智慧》《中華經典修身詩歌賞讀大全》《儒學菁華》等10余種傳統文化讀本,成為學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創新載體。

        團中央在提案中建議,“積極推動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貫穿國民教育、融入生產生活”,“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

        提案還建議“豐富拓展校園文化,開設中華文化公開課,推進戲曲、書法、高雅藝術、傳統體育等進校園,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

        “禮、樂、射、御、書、數”,在山東省曲阜市時莊街道中學,六藝校本課程已成為學校的一張亮麗名片。

        “禮藝課程”通過舉辦開筆禮、入隊禮、成童禮、畢業禮等文明禮儀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皹匪囌n程”的歌唱、器樂、舞蹈、操藝等課程,讓藝術陶冶學生的情操?!皶囌n程”容納書法、繪畫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技藝,讓學生寄情書畫,暢游古文經典……

        團中央提案建議“推動高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在哲學社會科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和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冷門絕學’?!?/p>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楊朝明將一份《關于在各級各類學校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的建議》帶上今年全國兩會,這與團中央提案不謀而合、遙相呼應。

        楊朝明多年來深耕于孔子、儒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研究、教學,他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今在很多學校還沒有設為必修課,青少年只是通過社會生活、互聯網或其他課程的碎片來獲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相關教育缺乏規劃性、系統性、持久性?!?/p>

        楊朝明建議在國家層面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委員會”,負責具體領導、指導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落地,同時建議在教育部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與教育教學的執行機構,負責課程設置規劃、教學綱要制定等。

        在曲阜師范大學,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孔子與<論語>》《儒學與中華文化》兩門必修公共課已開設多年。

        其中,《孔子與<論語>》已入選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同時入駐“智慧樹”平臺向全國高校開放,據統計現有165所高校8萬余名學生修讀該課程。此外學校還配套有60余門傳統文化類公共選修課。

        作為該課程授課教師之一,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宋立林有著自己的思考,“對待傳統文化教育,要培養學生形成全面系統的中華文化觀,因此需要單獨設立一門《中華文化》類課程,形成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系統性課程?!苯?年來,宋立林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推動山東省大中小學傳統文化傳承工程,編寫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材,舉辦全省乃至面向全國的中小學傳統文化師資培訓。

        打造文藝精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花團錦簇”

        “北京中軸線就像一條線索,它記錄著中華文明的故事?!?/p>

        “每次來到中軸線,都感覺是與歷史的一次重逢?!?/p>

        ……

        2023年6月,首部青少年中軸線微紀錄片《一脈》先導片上線播出。

        在該片中,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呂舟、國樂藝術家方錦龍、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辛曉娟、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等娓娓道來,向青少年講述這條7.8公里長中軸線獨特的秩序之美。

        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備案項目,該片上線首日,微博話題閱讀次數588萬,微博視頻播放量288萬次,引發廣泛關注。

        一條穿越時空的北京中軸線,在青少年心中激起共鳴的漣漪。

        團中央提案建議“從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推出一批貼近青年的文藝精品”,同時“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群藝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的創作研究功能,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和要求相結合,推出一大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

        微紀錄片《一脈》,正是通過北京中軸線,串聯起故宮、景山、前門、天壇、孔廟、鐘鼓樓等歷史文化景觀的前世今生,成為青少年觀眾也喜愛的精品。

        團中央提案建議“實施網絡文藝創作傳播計劃,通過內容展示、藝術共創、網絡互動等方式,推動短視頻、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劇、網絡游戲、微電影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IP’”。

        2023年11月,一臺《中國禮 中國樂》特別節目《禮樂少年行》在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少兒頻道播出,旨在少年兒童中倡導樹立新時代文明禮儀。

        作為嘉賓之一,宋立林參與了該節目的策劃、指導。在節目中,來自全國各地的6位禮樂少年齊聚曲阜,在孔子研究院與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張曉龍、國樂藝術家方錦龍、曲阜師范大學教授宋立林等專家學者暢談“文明禮敬”。

        宋立林介紹說,“欄目內容以中華禮樂文化為切入點,圍繞‘禮之敬’這一主題,特別是從孩子視角聚焦家庭、學校、公共場合等少年兒童日常生活場景,把舞臺變身‘禮樂課堂’?!?/p>

        宋立林認為,當前,聚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貼近青年口味的文藝精品不時涌現,但仍需在內容、形式上不斷加以創新,數量上也應是多多益善。

        依托節慶活動,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從2018年起,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誕辰日這一天,“中國華服日”主題活動都會如期而至。

        “著華服,習漢禮”,這是一個由團中央發起、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特色主題活動。每逢“中國華服日”主題活動,都會舉行華服秀典、文化展演、文化講堂、傳統技藝體驗等精彩活動,其設立初衷是讓承接優秀傳統文化、符合時代精神需求的服裝服飾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人生重要節點走上街頭、走進網絡、走進生活,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團中央提案建議“將中華文化傳承與重大節慶相結合,面向青少年普及節慶禮儀,因地制宜舉辦接地氣、有生氣的節慶活動”, “加大對節慶禮儀的普及教育與宣傳力度,在國家重大節慶活動中體現儀式感、莊重感、榮譽感,彰顯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樹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倍鴤涫芮嗌倌晗矏酆妥放醯摹爸袊A服日”等主題活動,正是對此建議的最好詮釋與實踐。

        中國傳統節日眾多,圍繞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研究提出承接傳統習俗、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節慶禮儀、服裝服飾、文明用語規范,建立健全各類公共場所和網絡公共空間的禮儀禮節、禮貌規范,推動形成良好的言行舉止和禮讓寬容的社會風尚,同樣在提案建議之列。

        每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紀念日,每逢這一天,在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都會舉行公祭孔子大典。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實驗中學在這一天也會如期舉行紀念孔子誕辰活動。在杏壇廣場上,學生們身著傳統服飾,共同誦讀由該校校長孫漢洲創作的五言長詩《孔子賦贊》。

        在宋立林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就是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一種體現,必然要與民眾的日常生活融合,真正發揮文化滋養的作用,推動美德健康新生活的確立。

        “比如在孔子誕辰日,全國所有學校都應該開展紀念孔子的慶典活動,讓更多青少年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活力?!彼瘟⒘直硎?。

        講好故事,不斷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球影響力

        當今,人類社會已進入全媒體時代。在這個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

        2022年11月,中國青年報社聯合中國戲曲學院共同舉辦了一場全媒體時代的青年與戲曲研討會。在研討會上,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張堯表示,全媒體是戲曲藝術從劇場擴大到無限空間的重要介質,戲曲人和媒體人需要創新傳播形式,在尊重戲曲本體規律的基礎上互相碰撞,針對不同人群以多種形式傳播戲曲,引導青年從臺上的故事了解內在的文化基因。

        團中央提案建議“融通多媒體資源,主動設置議題,讓青少年全方位領略中華文化魅力”,具體而言,要“主動適應青少年的信息接受特點、認知能力、審美情趣,綜合運用報紙、書刊、電臺、電視臺、互聯網站、社交媒體平臺等各類載體,用好人工智能、數字博物館、VR、AR等新技術,創新表達方式,注重轉化利用,增強傳播效果”。

        提案同時建議依托各類品牌活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華文化傳播格局,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積極為青年搭建‘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國際化交流平臺,培養青年敢于講好中國故事的意識和善于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康緣藥業公司董事長肖偉看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以中醫藥文化為例,培養青少年興趣,講好中醫藥故事,非常關鍵。

        多年來,肖偉通過與地方教育局、各中小學聯學聯建,每年接納約3000多名中小學生開展“走進康緣”活動,讓青少年走進生產一線、實驗室,親身接觸和感受中醫藥文化獨特魅力,自覺做海內外傳播的使者。

        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并闡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其中“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厥走^往,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面向未來,具有突出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中華文明更需在一代代青少年中傳承、賡續,讓中華文明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川)

      (責任編輯:曹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久久国产福利免费_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播放_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4_无码的免费不卡毛片视频

        <em id="9c4bi"><tr id="9c4bi"><u id="9c4bi"></u></tr></em>
        <tbody id="9c4bi"></tbody>
        <button id="9c4bi"></button>

        <th id="9c4bi"></th>

      1. <tbody id="9c4bi"></tbody>